明嘉靖的永陵卜选,为大学士张璁、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相度而成

时间:2024-05-01 05:47:58来源:通真达灵网 作者:娱乐

明嘉靖的永陵卜选,为大学士张璁、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相度而成

  文/陈益峰


  朱厚熜的明嘉年号嘉靖,史称嘉靖皇帝,靖的监监在位时间45年,永陵员外用卿是卜选兵部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,仅次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学士相度在位时间48年,死后葬于永陵。张璁


  明永陵,郎骆为明世宗朱厚熜及陈氏、钦天方氏、副李杜氏三位皇后的而成合葬陵寝,首次卜选为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明嘉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,靖的监监在嘉靖七年卜选。永陵员外用卿

  永陵的卜选兵部二次卜选,为武定侯郭勋、学士相度大学士李时、尚书夏言、钦天监正夏祚等,陪同嘉靖皇帝亲自相度,查看了当年张璁、骆用卿、李鉴等人卜选的橡子岭和十八道岭,最终定址在十八道岭。


  明永陵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,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、方氏、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。嘉靖的永陵卜选,是在嘉靖七年(1528年)皇后陈氏去世之时,当时,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。同时,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。

 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,他来到天寿山后,外观山形,内察地脉,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,随后,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,看后,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,决定在那里建陵。

  世宗嫌十八道岭,山名不雅,下诏更名为阳翠岭。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四月二十二申时,永陵开工。


  1、相度人员

  (1)、兵部员外郎骆用卿;

  (2)、钦天监监副李鉴;

  (3)、大学士张璁;

  (4)、钦天监正夏祚;

  (5)、礼部尚书方献夫;

  (6)、工部尚书刘麟;

  (7)、少卿曾直、姜清;

  (8)、都给事中王汝梅;

  (9)、御史赵兑;

  (10)、武定侯郭勋;

  (11)、大学士李时;

  (12)、礼部尚书夏言。


  2、相度过程


  (1)、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,辅臣张璁,受命相度陈皇后陵寝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,辅臣张璁,受命相度陈皇后陵寝,同时相度嘉靖皇帝陵寝,这是嘉靖皇帝的陵寝第一次相度。

  张璁反复向皇帝询问,有什么指导思想。张璁等结合以前的圣谕,认为陈皇后疾病很重,脾气不好,不要太靠近祖陵,天寿山为祖宗陵域之外,一二十里之远,别择一山,作为陈皇后的葬域。

  《谕对录》三十四卷,为明大学士张孚敬所奉世宗密谕,及其奏折。其详细记载了嘉靖七年,十月,关于嘉靖陈皇后和嘉靖皇陵卜选的过程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伏蒙皇上钦命,臣往天寿山相择大行皇后陵域,此系重大之事,所宜敬慎之至者也。臣受命,敢不敢不祗( zhī)承德意,竭尽心力。仰惟圣谟(mó)睿见,殆非愚臣所能及者。伏乞钦谕事宜,庶命之至。谨具奏闻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

  注解:祗( zhī),恭敬之意。

  谟(mó),计谋。策略之意。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谕张少传:

  卿议择吉,来请朕意,夫朕承宗社之重,前议尽之,今不过如前所谓者,不知卿欲何为?宜可再为。朕计务求永吉耳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
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臣伏蒙钦命,往天寿山相择大行皇后陵域,然此重事,宜请命而后敢行,今早伏承圣谕:朕承宗社之重,前议尽之,今不过如前所谓者。令臣再计,务求永吉,钦此。

  臣窃念,前者皇上计谕内阁云:

  皇后疾至恶甚,弗宜近诸祖宗陵寝,今于金山口选择吉地,为茔域,绝不令其先居幽室,钦此。

  该臣等同奏,云:金山口,乃诸王妃嫔茔域所在,既正后位葬域,不宜在此。况今日所避忌者,以天寿山为祖宗陵域所在耳,若于本山之外,一二十里之远,别择一山,以治葬域,临期俱照常举事,择名义尚存,物论不(马犬),时俗避忌,亦无妨碍矣。

  兹臣奉命前往相择大行皇后茔域,诚不宜近祖宗陵寝左右,当如前议,另于稍远去处择之。但不离天寿山,凡在红门之内皆宜,惟得吉地为要。此事重大, 须请皇上谕示明白,然后可以遵奉而行。臣实不胜惓惓之至,谨具奏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

  陈益峰注解:窃(qiè ),谦辞,称自己。

 

  明嘉靖的永陵的初次卜选,主要为大学士张璁、兵部员外郎骆用卿,和钦天监监副李鉴等相度

 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一,嘉靖皇帝给大学士张璁的密谕,要求张璁在卜选陈皇后的陵寝时候,也要卜选嘉靖的万年吉地


  (2)、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一,嘉靖皇帝批示张璁,同时还要相度嘉靖的皇陵

  于祖宗陵寝,远之一二十里,为陈皇后,择吉安葬,庶免精气通杂之患。同时要求张璁此次相度,还要相度嘉靖皇帝的陵寝位置。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谕张少传:

  卿昨覆以择吉地言之,足见忠爱慎重之至,委当明言,不但释人之异,亦上解慈忧也。夫何谓人当正身,然后正其他人。况为人子,为人臣之为君亲乎?今圣母每言曰:知后日,我得与先帝同居乎?故朕恐圣母知之,必曰:吾子如此于我,可知此。则朕之大罪也。今当明言,皇后疾久恶甚,况未有生,朕承宗祀,恐有相妨。且时俗之风,圣贤亦有从者。

  今可于祖宗陵寝,远之一二十里,择吉安葬,庶免精气通杂之患。如此方为妥帖。卿看其可否?如可,即抄示同事者知悉。

  又朕他日身后,亦必得吉,以为幽室,可并为择取,奏闻勿惮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一
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臣伏蒙圣谕,择吉地,委当明言,不但释人之异,亦上解慈忧,斯谕也真大圣人,天地正大之情也。始皇上为金山口之议,诚非有他,特以上奉宗祀为重,恐有相妨,即不可不慎。是以臣等前日议奏,但请卜地不离天寿山,则名义自在,人无得为异议者。今圣谕谓:可远祖宗陵寝,一二十里,择吉安葬,岂惟可免妨嫌,实为尊祖敬宗之义也。臣敢不仰体圣心,祗慎从事。

  又承圣谕:看其可否?如可,即抄示同事者。臣窃恐此意尚宜慎密,皇上但示内钦差官知之,可也。又承圣谕备示:圣母之言,臣伏读,不胜感怆,夫事无定,体虑有异,宜厉害轻重,不可不以实情上告圣母也。

  臣昔承皇上谕,及已当备陈,欲俟(sì)显陵修造完成之日,皇上可代圣母,备为祝词亲诣世庙,告于先皇帝之灵期,以万岁之后,同居于室。以是告词藏之世庙,如此庶圣母之心可慰矣。

  又承圣谕:他日亦必得吉,并为择取。

  臣仰惟皇上大德受命,万寿无疆,似未敢远议。夫以大圣人,通幽明之故,达始终之理,固无所嫌讳。况自古人君,体尊物备,今预图之,宜无不可。臣昨受命之余,实切存此心第,未敢言耳。兹称明谕,敢不悉心。以为亿万年后永吉之图。臣十四日陛辞,遂当戒行至彼,或有酌闻处事,宜另请圣裁,谨具奏闻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初十二


  张璁上奏,在天寿山诸陵之西,相度得两个宝地,一名曰袄儿峪,一名曰橡子岭,而袄儿峪作为陈皇后的陵寝最为合适。

  张璁上奏,与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、礼部尚书方献夫、钦天监其他精通地理官员等,相度嘉靖皇陵位置,得葫芦峪和十八道岭,作为日后嘉靖皇陵的主要备选。

 

  张璁上奏,与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、礼部尚书方献夫、钦天监其他精通地理官员等,相度嘉靖皇陵位置,得葫芦峪和十八道岭。大家都觉得葫芦峪最好,但是葫芦峪,前后只有一百五十余丈,但是前有长陵神宫监挡住,修建时候需要拆除长陵神宫监,并且破坏景陵神道。嘉靖皇陵比较反感破坏神道,所以倾向于十八道岭南侧。后来永定最后定址确实在十八道岭南侧。


  (3)、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,张璁上奏,相度陈皇后陵寝位置的情况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,张璁上奏,在天寿山诸陵之西,相度得两个宝地,一名曰袄儿峪,一名曰橡子岭。但是橡子岭一处,虽稍远,尤与长陵、献陵相望,不合规制。而袄儿峪一处,虽在天寿山域内,但是与天寿山皇陵区域分隔开,别为支脉,前左具有遮隔,自成堂局,是最好的选择。
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臣伏承钦命,前往天寿山,相择大行皇后陵域,所关重大,不胜祗( zhī)惧,于本月十六等日,与同司礼监,各衙门等官,恭诣天寿山,上下山,原遍历,阅形势所得,相应吉地二处,俱在诸陵之西,一名曰袄儿峪,一名曰橡子岭。

  除具题请命,简用外臣。窃惟橡子岭一处,虽稍远,尤与长陵、献陵相望,似未妥帖,惟袄儿峪一处,虽在天寿山域内,但其迤西南,别为支脉,前左具有遮隔,自成堂局,其远长陵,约有十四五里许,于此建大行皇后陵域,最为相应。夫既不失皇上尊祖敬宗之心,而时俗之所避忌者,亦不足为虑矣。惟圣明裁择焉,谨具奏闻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


  (3)、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,张璁上奏,相度嘉靖的皇陵结论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,张璁上奏,与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、礼部尚书方献夫、钦天监其他精通地理官员等,相度嘉靖皇陵位置,得葫芦峪和十八道岭。大家都觉得葫芦峪最好,但是葫芦峪,前后只有一百五十余丈,但是前有长陵神宫监挡住,修建时候需要拆除长陵神宫监,并且破坏景陵神道。
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臣伏承钦命,前往天寿山,相地,伏承圣谕云:朕他日身后,亦必得吉,以为幽室,可并为择取,奏闻,勿惮,钦此。

  臣会同各官,至十六日始,至十八日,遍历诸陵上下山坡,除相看得袄儿峪、橡子岭二处,具题外,窃惟皇图亿万年福地,尤当预加慎择,仰瞻天寿山真龙起伏,王气盘结,惟长陵诚居中正之地。献陵、裕陵、茂陵、泰陵,皆以次而西,其于龙脉,疑若无论。至康陵,复转西南,为东北向矣。

  夫长陵山势,至茂陵而止。泰陵,却后自为一处。康陵又自为一处。至此地,极西偏,无可择取者。

  景陵居长陵之东,南西北向。景陵之左有名葫芦峪。正在东方王气之地,上有七峰,中为水星曲曲,生下正龙回顾长陵,盘结为全美之地。臣初同方献夫等相看,先已得之于心。问诸钦天监官,云:此地因长陵神宫监前掩,故从来相看不及。十八日,骆用卿至,臣与献夫等,又同覆看,骆用卿极口称善以为。用罗经定位坐乙向辛。又问诸内官、监官,云:前堂局计用百余丈。臣就结穴处,计之,已有百五十余丈,交景陵神路,俱通长陵神路矣。

  臣仰观长陵得地真正,营造坚致,实由太宗皇帝,身亲为之。其余诸陵,皆集事仓猝,不能复及矣。

  非我皇上上契太宗皇帝之心,谨始虑终,神谋睿见,孰能预念及此。

  臣受钦命,揆诸事体,又孰有大于此者,故不敢不悉心,以图之也。今将钦天监官李鉴等及骆用卿相过缘由,备具揭帖,并画图贴说,随本俱进,伏乞圣览,谨具奏闻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一

  陈益峰注解:揆(kuí)估量;揣测


  (4)、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,嘉靖皇帝批示,偏向于十八道岭之南侧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,嘉靖皇帝给张璁的批示,认为陈皇后的陵地,在袄儿峪和橡子岭之间选择,最好还是袄儿峪。

  但是嘉靖皇帝的陵墓,嘉靖偏向于十八道岭之南侧,兵部员外郎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也倾向于此地。如果使用葫芦峪,拆除二神宫监,并朝房,倒是问题不大,但是要破坏景陵的神道,嘉靖皇帝不同意。
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谕张少传:

  卿以天降宝瑞于我太宗文皇帝陵木之上,拾而来,呈朕览,其茔若王其素,若粉精洁异常,欲蔫之祖考,但未由所守者来报,恐近于夸好,特封盛于器献之。慈圣以献,书草示卿,庶见朕意。但愧卿奏中所云耳。

  又卿等看来吉地二,其橡子岭,不无逼近诸陵,朕已用其袄儿峪矣。

  又十八道岭之地,据骆用卿,及该监所谓,似有不通,当于南可也。若止于本处为吉,而太窄,不过百数丈耳。又有谓拆景陵神路,及二神宫监,并朝房,以通其道。朕惟监与朝房,拆去无不可者。惟神路恐不可断之。

  此地以南,尽为广阔,以无拘于所拘也,须从容拟定。况今时不待系用,可于丰年行之。

  兹复谕卿,又皇后逾三七册,谥之仪可,说与献夫,具奏施行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

 

  相度地理官员,最后提出两个最满意的地方,一个是葫芦峪,一个是十八道岭。但是葫芦峪需要拆除长陵和景陵监,同时还要破坏景陵神道,所以嘉靖皇帝没有采纳。


  (5)、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,张璁再次上奏,说明十八道岭南侧的地理缺陷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,张璁再次上奏,针对嘉靖皇帝偏向的十八道岭南侧位置,评价其后龙止坐一岭头,左右俱无龙虎屏障,并且穴位多石,而土不深厚。

  《谕对录》记载:

  臣张孚敬谨奏:

  臣承遣命,适会天降宝露于陵木,窃惟天监圣德,献瑞发祥,不敢不以实闻。皇上即以进献,慈圣以祈福寿。臣伏读奏词,仰见皇上事天之诚,事亲之孝,真非大圣人不能也。所示御制书草,谨用封进,又前承钦命,预择全福吉地,臣子报君,孰有大于此者?论此地之吉,诚莫有过之。但为神宫监并朝房所碍,未为太窄,通之则交接景陵神路,而总通长陵神路矣。

  诸陵神路,俱如此交接,而总通之红门者也。若谓恐断景陵神路,疑见者有未真耳。南以十八道岭前,虽广阔,后止坐一岭头,左右俱无龙虎屏障。地且多石,而土不深厚,实非愚臣等所敢知也。

  兹当万寿无疆之日,未敢执论,圣谕谓:从容拟定,可以丰年行之。彼时圣明,自宜知之,明处之当矣。

  又大行皇后陵域,勒上曰:已定,最为得宜。册谥之仪容,臣说与献夫奏行,凡此并发引,俱宜从早,盖凶事毕,然后可吉事始也。臣不胜惓惓。

  又圣谕内阁,以萧敬恩例,不应如是之滥欲,商议革之。真圣明之见也。且令待臣回来同奏。臣窃谓商高宗所以致中兴之盛者,惟在于,赏不僭,刑不滥耳。兹圣见决矣,巨无庸言,今内阁拟票上进,更乞圣览,谨具奏闻。

  嘉靖七年,十月二十二


  (6)、嘉靖七年(1528年)十月二十七,嘉靖皇帝下令正式修建袄儿峪陈皇后陵墓


  从《明世宗实录》的记载来看,首次参加嘉靖皇陵卜选的官员有:辅臣张璁,尚书方献夫、刘麟,少卿曾直、姜清,都给事中王汝梅,御史赵兑,兵部员外郎骆用卿,及钦天监监副等官李鉴等。
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原文记载:

  嘉靖七年(1528年)十月二十七,乙丑日

  命辅臣张璁,尚书方献夫、刘麟,少卿曾直、姜清,都给事中王汝梅,御史赵兑,兵部员外郎骆用卿,及钦天监监副等官李鉴等,往天寿山相阅中宫大行皇后陵地。

  璁等还奏:袄儿峪及橡子岭二处地吉。上命建陵于袄儿峪。

  命礼部,行钦天监择日,告 祖,工部办协兴工。且曰:天时渐寒,土工重大,必须经理周慎,不可促迫。仍先建香殿一所,备迎梓宫,乃遣驸马都尉崔元、邬景和,谢诏祭告七陵。尚书方献夫,祭告天寿山。尚书刘麟,祭告后土司工之神,侍郎何诏,督理工程。


  (7)、嘉靖十五年三月十五,礼部尚书夏言,建议嘉靖皇帝提前卜选山陵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十五,礼部尚书夏言,建议嘉靖卜选寿陵,认为山陵重事,必须精择。请先命文武大臣,带领钦天监官及深晓地理风水之人,外观山形,内察地脉,务求吉兆,然后皇帝亲自查看相度,以为万万世之寿藏。
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十五,庚午日

  先是上谕:

  礼部尚书夏言曰:朕去岁已与卿拟定,待庙工告成,方举谒陵之典。然朕惟今如因小就大,即议山陵之建,一面做地工、办料物,及至庙工之完正,接而举兴造之,庶不虚旷人力。若是则先命官往视,以俟朕亲往作之,卿其即今,密会勋时、鼎臣、瓒庭五臣,计闻于是言等,议奏山陵之事。

  前古帝王,皆所讳言,惟我太祖、太宗尝预修陵寝,至今相传,以为非常之。圣乃有非常之举,兹皇上欲因小就大,即议山陵之建,盖与太祖、太宗先后一揆。但山陵重事,必须精择。

  请先命文武大臣,带领钦天监官及深晓地理风水之人,外观山形,内察地脉,务求吉兆,以为万万世之寿藏。待其画图贴说,进呈睿鉴。

  皇上方脩谒陵之礼,因而亲阅,果当圣心,然后议建举行,斯为万全。

  上复谕言:卿等所议,虽省当然未免少礼,若因造山陵,而即日谒陵,恐非敬祖宗之礼,也今不可缓误岁时,不必较朕意,以为先一意举谒拜之典,回复遣大臣相地,还奏,方朕亲往视之。来岁之后,或清明,或霜降,间修拜谒之祀,以尽时思。此非他余务比,必当行之事,又如西山宣庙后,景皇帝亦当一拜之。又山陵之豫建,所以重父母之遗体,本美事,卿等湏尽忠赤以赞成,勿畏邪说,勿云所避,乃可。

  陵寝之制,量仿长陵之规,必重加抑杀,纸衣瓦棉,朕所常念之。此意,卿等亦要力赞可,再日即会议,以闻言等复议奏。臣等前蒙圣谕,一时具奏,惟以山陵为急,遂后谒陵之礼,委为未当。兹蒙圣谕仰见,皇上尊祖敬宗之诚,非臣等愚昧所及,请即敕所司,举行以后,天气渐热,惟于孟夏上旬,乃可展谒西山宣后、 景皇帝陵寝,往谒尤见。皇上礼意之周,臣等不胜钦仰。

  上乃降谕礼部曰:

  朕不菲弱支人,上戴皇天隆眷,嗣续祖宗大宝,仰列圣陵寝,礼当躬谒皇祖、皇考,道所不及,各命官奏朕,孝意其祭告天寿山并七陵,朕躬叩拜西山,皇高祖妣,恭让章皇后,皇曾叔祖景皇帝陵,所亦展拜一次,庶慰朕追感之情。


  (8)、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二十一,钦天监正夏祚等,陪同嘉靖相度十八道岭,正式定址十八道岭地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二十一,武定侯郭勋、大学士李时、尚书夏言、钦天监正夏祚等,陪同嘉靖皇帝,前往查看寿陵的位置。嘉靖亲自查看了,十八道岭和橡子岭,最后还是认为十八道岭最为吉利。

  嘉靖七年,大学士张孚敬,令致仕官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,相度十八道岭和橡子岭,如今确定的位置就是致仕官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,当年的奏折,就非常中意的十八道岭南侧。
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二十一,丙子日

  上奉皇太后,率皇后,发京师。武定侯郭勋、大学士李时、尚书夏言、钦天监正夏祚等扈从。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二十二,丁丑日

  驾发沙河,驻天寿山行殿。是夜,上召武定侯郭勋、辅臣李时、尚书夏言,至行殿,谕曰:适过沙河一带,居民鲜少,田地荒落,七陵在此,要人守护。卿等如何处之?勋对:宜免护卫军赴京。操言对:宜量移一二民人,可徙者,皆未当。上意已,而时对,昔丘浚曾议,京师当设四辅,以临清为南,昌平为此,分蓟州及保定东西各屯兵一二万,以拱护京师。今若于昌平添设一摠兵,南卫京师,北护陵寝,更增军马,自然居人稠密。上曰:卿等回京,可与户兵二部,酌议以闻。

 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三月二十四,己卯日

  上谒祭长陵、献陵、景陵。

  礼毕至十八道岭,自择陵域。先年悼灵皇后丧,上密谕大学士张孚敬,令致仕官骆用卿,择地于十八道岭及据子岭,两具图说以进,至是亲阅。

  明日复阅橡子岭,命钦天监官及从臣审视,皆以十八道岭地为胜。

  上谕诸臣曰:适观吉地,咸可为陵,朕惟祖宗所遗,此本诸天赐,既越列圣之地,恐朕未可当,今日既定,宜勿他适,还京可即议营造,卿等其力赞之。


  嘉庆十五年,廖文政进京,应该是跟随,参与了永陵的相度,但是表现不好。嘉靖十六年,礼部想给廖文政,试用钦天监博士,嘉靖皇帝不允许,只答应给点米。


  3、关于江西廖氏,传说相度永陵的事情

  皇家有记载:嘉靖十五年四月初八,礼部尚书夏言建议,征调江西曾杨廖氏子孙,过来复勘。但是是否落实,皇家没有记载。

  对于十八道岭的南侧,致仕官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非常满意,相对比较起来,比较容易落实。而当年的大学士张孚敬,不太满意,感觉来龙过于孤单,况且穴位石头太多,土层不够深厚。

  所以嘉靖十五年四月初八,礼部尚书夏言建议,征调江西曾杨廖氏子孙,过来复勘。但是有没有得到落实,皇家档案,查不到江西曾杨廖氏,相度嘉靖皇陵的任何信息。

  永陵最后的定址,依然是骆用卿、钦天监监副李鉴等人,相度的十八道岭前。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

  嘉靖十五年四月初八,壬辰日

  行取江西曾杨廖氏子孙,精道地理者卜山陵吉地役,礼部尚书夏言请也。


  (1)、嘉靖十六年,礼部想给廖文政,试用钦天监博士,嘉靖皇帝不允许,只答应给点米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

  嘉靖十六年二月壬申

  钦天监冠带阴阳人廖文政等比例,求为灵台博士,礼部议请先与试职,待陵工完日,实授。上不允,但月给米一石而已。

  陈益峰注解:廖文政的家谱记载,他去皇家,受到极高的认可礼遇,并且考取了风水状元。从明朝皇家档案记载来看,廖氏没有得到重用,反而比较嘉靖对其比较轻视。嘉靖十六年,礼部建议给他一个最低等级的钦天监博士,先试用几下。但是嘉靖皇帝不允许。只是每个月给点米,大约一个月一百二十斤,勉强够吃饱肚子。


  (2)、嘉靖二十七年,漏刻博士廖文正,从九品,被被罢黜为平民

  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

  嘉靖二十七年,九月壬辰日

  吏部尚书闻渊,奉诏陈言七事,一严考核谓各衙门,考语多溢羙失真,宜令其严加品隲,毋得市恩避怨,有妨公道。

  漏刻博士廖文政等三十一人,差已竣事,而日久未回任者。兵部主事唐穆等三人疏入。上以文政,违限最久,与吴一鸾,黜为民。

  陈益峰注解:廖文政,后来确实在皇家干过一段时间,干了很多年,被封为钦天监漏刻博士,从九品。但是嘉靖二十七年吏部考核时候,廖文政早就不在任上,工作不合格,钦天监漏刻博士廖文政,被罢黜为平民,从此再也没有被启用。


  (3)、廖氏家谱记载,廖文政在明廷叱咤风云,正史看不到这些

  廖氏家谱记载,廖文政的事情,非常神奇:

  夏言的提议得到了世宗的批准。江西监察御史陈江,查访到廖文政、曾邦旻、曾鹤宾三人。还查访到潜老三、刘善三、廖才超等人,初知术业,学未精通。

  杨筠松的后人,则亡故,无人传授。

  礼部尚书夏言奉旨,遣使各州访求精通地理的人才,几经筛选,最后选入朝庭的地理大师共8名。夏言通过考试确定地理师傅水平高低。考试方法用的是从进士中选状元用的“庭试”,参加应试的堪舆大师有:廖文政、曾邦、廖胜概、曾鹤宾、曾老三、廖才超、刘善山、杨继志等八位,其中前四位均来自三僚村。由夏尚书亲自坐堂主考,礼部的司中郎员外主事监考,廖文政中第一名,封钦天监博士。


  陈益峰注解:明朝正史,没有这次风水考试的记录,更没有状元一说。至于民间传说的其他三位江西国师,曾邦旻、廖胜概、曾鹤宾等,明朝正史一点点信息也没有留下,更加没有封赏国师一说。至于廖氏族谱说的潜老三、刘善三、廖才超等人,初知术业,学未精通。也是说民间其他风水师,水平完全不行。

  前些年,笔者与梁先生等三个地理爱好者,专门去过廖文政所在的店山村的中邦组,考察过廖文政的老宅和坟墓。店山村没有开发旅游,所以没有太多的故事传说。

  在村口遇到三个老人,同行的梁先生问他们,知道廖文政吗?三人摇头,说没有听说又这么一个人。(大概是历史过于久远,很多人不记得有此人)

  梁问:家里还有人会看风水吗?他们说,没有听说谁看风水看得好。土先生有两个,多是给村里人,帮忙埋人的,水平不行。

  梁先生再问:家里有没有祖传的风水书籍?老人说,没有听说。

  梁问,村里出过大人物吗?八十五岁的,老人说,他自小就没有听说过。

  在村边遇到一群扶贫的人员,梁先生大概与他们聊了几句,令我们大吃一惊,店山村,是省重点扶持的贫困村,属于当地最穷的乡村之一。

 

  礼部本来说照惯例,给廖文政一个钦天监博士,试用几年,嘉靖皇帝否决了这个任命,可以看出皇家对廖文政的考核不是太满意。皇家档案中,没有廖文政关于风水状元的任何记载,甚至连他参与卜选皇陵的一点点信息和史料,都看不到。另外他后来,只是被提拔承钦天监最基层的从九品官,皇家地理的主要相度,还是钦天监监正拿主意,从九品基层小官的意见,一般都是被忽略。


  (4)、廖文政的风水状元,皇家没有记载,但是从嘉靖否决他的钦天监博士任命,可以看出皇家对他的考核不太满意

  廖氏家谱记载,考卷题目如下:

  盖穴有三吉,葬有六凶,有山五不葬者,何曰吉?何曰凶?辩之果皆合于进而不足凭乎?抑多居其畜会贵之,望而不信地理之家书多,必本注大要,试悉言之,以观汝术。

  廖文政答题试卷全文(中风水状元,第一名)

  夫穴有三吉,葬有六凶。天光下临者,乃日月星辰也,天光一照,此地加豪,藏神合朔,神迎鬼避,一吉也;现阴阳冲和,五土四备,二吉也;目力之巧,功力之具,趋合避缺,增高益下,三吉也。

  盖六凶:阴阳差错为一凶,岁时不乘为二凶,为小图大为三凶,凭福恃势为四凶,潜上逼下为五凶,变应为怪为六凶,经云:“穴吉葬凶与弃尸同”。

  夫山有五不葬者,乃童、断、石、过、独也。

  童山乃草木不生,土脉枯槁,无法生中和之气,纯阳之地,故不葬也;断山,无接续之山,生气隔越;石山,嵯峨刚硬,无气之处;过山,乃性情不止,挽之不住,迢迢而去;独山,四围不顾,八风摇动。故不葬也。

  经曰:“童断石过独,生新凶而消己福。”

  夫地理者,若伏若连,其原自天,如怀万宝而燕息,若具万善而结斋。龙穴有情,阴阳相配,藏风聚气,脉近水界,四山拱顾,朝案端明,此乃风水之全美也。

  地理之妙,阴阳所钟;玄(璿)机玉衡,义齐七政。金涵宝照,炫天机地轴之玲珑;玉髓玄明,识阴静阳动之造理。三台应金马玉堂之宿,六甲出琼楼宝殿之龙。胎伏三十六传,高齐云而低近水;劫煞一十二路,居后座而应前宫。

  原夫沟分弧角度踪,峡出崩洪势。看体势证应之若何,次察贵财鬼劫之殊异。虽有大小横斜之落,恐虚轻倡杂之伪。若能明牝牡交媾之情,方识阴阳融结之义。

  盖三阳从地聚而升,三阴自天生而降。是以有阳嘘阴吸之道,究阴静阳动之理。阳以阴为性,阴以阳为体。故阳一嘘,万物生焉;阴一吸,万物成之。阴强阳弱,弱就强而成物;阳柔阴刚,刚就柔而济生。

  大抵气脉弱者秀而隐,来强者粗而浮。脉短迟而正求迎接,逆脉雄急而架折安排;生脉活动而生来死受,死脉粗蠢而弃死挨生。

  急脉露逼太浮,饶让架粘而作;缓脉脑平偏斜,正求迎斗而收。气息冲背,臂无义小人之辈;气从顶入,喻忠厚君子之流。外看急缓,内枕死生,名曰合脚临头、临脑合脚。且穴按玄机、图分妙诀。

  定二十四山倒影之落头,法三十六穴情之指节。明格局之正斜,认名字之区别。

  盖粘倚撞吞吐、浮重挨并斜插、斩钩截坠架折。铺毡展席,微茫细认交襟;灰线草蛇,沉稳须看生死。生龟尾死鳖背,皆余气上生来;仰乘息俯成胎,尽生气中裁剪。窟息气皮珠乳,阳弱正求;突金硬块节包,阴强架折。

  况夫气有聚散断续之别,脉有贯坠崩斩之非;作用必当饶减,可以究其精微。分界限立标准,浅深自见;用倒杖定向座,真假皆知。老嫩同行,而可作雌雄相感以为奇;单雌单雄无入首,宜须避矣;股明股暗认到头,即结处枕之。切认股明股暗,界限均之。信乎气脉行乎地中。

  经曰:“气乘风则散,界遇水则止。”牝安于穴,内方以安,外圆内应,以应左右透漏,而莫全其精血;内外包成,方能尽其性情。

  盖穴取有端者,单脉取实,双脉取短;曲脉取直,直脉取横;散脉取聚,聚脉取全;侧气聚斜,斜脉聚正;左来挨右,右来挨左。八路详观,方宜下手。

  正求架折认急缓,龙虎如屏从饶减。无情者气从脑散,有意者脉秀下完。来龙穴法本自天然,砂水明堂合成吉凶。砂避逼凸、尖直、冲破、斜飞,水忌仰返、牵潜、激割、撞射。爱之如唱喏,顾主听直,穴正砂水,自然合卦。龙让虎,虎让龙,端停坐穴不动八风;砂关水,水关砂,广阔明堂而容万马。信乎表正,而影自随,主坐天心从拱位。


  陈益峰注解:此次考核,是对民间风水师的一次普通考核,谈不上科举考试,更谈不上状元一说,廖文政只能算勉强过关。

  廖氏家谱记载:

  廖文政入朝后,同年九月二十五日,即领他巡视天寿山,并让廖文天长对天寿山原有的七陵逐一评价。廖文政奏道:

  长陵势如万马自天而下,四山拱位,穴法天然,夺天下之正气,为万世之鸿基。

  宪陵格局小巧,砂完气聚。

  景陵砂水无情,穴法不明。

  茂陵明堂广阔,龙穴分明,山势奇特。

  裕陵一山一水,所聚来脉不明,四山不顾。

  泰陵来脉不正,砂水无情,又且水冲山射。

  康陵山麓水恶,右山昂头,左砂随水。

  嘉靖帝闻言大喜,当即宣布赏银25锭。并让廖文政为其寿宫点穴。嘉靖皇帝打算将其父母的的陵墓从外地迁入天寿山,让廖文政为其择址。


  陈益峰注解:实际上嘉靖皇帝,对廖文政不太满意,更谈不上,让他点穴了。他入朝第二年,嘉靖十六年,礼部说给他试用一个最低等级的基层官员,嘉靖皇帝不允许,只答应解决基本温饱,一个月一担大米,大约120斤。

  至于廖文政,对明朝皇陵的看法,与皇家的卜选思路,相去甚远。他没有看懂皇家的卜陵思路,主要是青龙白虎四象技术,再加上民间的冲射观念,潜台词是皇陵风水多数不好,应该迁坟,这些都是民间江湖伎俩。遇到富贵人家,就忽悠人家祖坟风水不好,要求人家迁坟。

  笔者对十三陵逐一考察过,所有的皇陵卜选,确实是当时的最精英的地理先生,反复考察,反复相度的结果,是当时情况下的最好的选择,极少有出现太大的偏差。而廖文政,看过之后,不太合自己口味,一一否定。皇家没有听进去,更没有萌生过一次搬迁祖坟的想法。皇家对自己的皇陵都非常满意,基本没有出现一次搬迁皇陵的想法。只有清朝的道光皇帝,皇陵大漫水,才迁过一次祖坟。

  

  民间的江湖伎俩,在皇家地理,基本上没有留下哪怕一点点影子。就连吹得最为神奇的杨公秘传形理法课,在皇家没有一点点影子,当时的廖文政、包含明朝初年的廖俊卿、曾从政等人,都是随行而以,没有进入核心决策层,所以他们的祖传秘诀,没有在皇陵中得到任何运用。


  (5)、民间的江湖伎俩,在皇家地理,基本上没有留下哪怕一点点影子


  廖氏家谱记载:

  嘉靖十七年三月,廖文政给嘉靖皇帝父母选了三个陵址,供嘉靖选择,都还是在天寿山一带,第一个是“金川岭”,癸山丁向,为上吉之地;二是西井左一山,干山巽向,为次吉之地;三是懿山,也是干山巽向,也是次吉之地。

  嘉靖皇帝后来把选了懿山之地,更名为大裕山,建显陵为其父母的寝陵。显陵建好后,性格多变的嘉靖皇帝并未使用,这个风水宝地以后成为明朝第11位皇帝穆宗的寝陵,更名为昭陵。

  廖文政因为择陵有功,嘉靖皇帝三次晋升他的职衔。

  入朝时授钦天监署博士,嘉靖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,嘉靖皇帝因为廖文政在皇宫维修中有功,授其为钦天监员外郎中主事职衔。

  嘉靖十八年,嘉靖皇帝因廖文政重修献陵有功,晋升其为钦天监博士登仕郎职衔。


  陈益峰注解:廖文政,在明朝只被封过一次最低级等的钦天监博士,从九品。没有三次封赏一说。家谱记载,被夸大成分太大了。

  廖文政,后来在钦天监待过一段时间,应该见过一些皇陵的卜选活动。所以他说主持了很多皇家地理。从史料记载来看,他参与过一些,但是仅仅是参与。因为身份太低,他后来得到的封赏也是仅仅是钦天监最基层的官员,钦天监博士。一般皇家地理的主要卜选,还是钦天监监正或者监副。拿主意的是精通地理的文官。至于普通钦天监博士,一般只是随行而以。

  至于杨筠松及其徒弟廖氏,鼓吹的形、理、法、课,在明清皇家一点点影子见不到。民间这些忽悠的技术,对皇家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,也没有任何影响。

  皇家从来没有喝形一说,明确反对忽悠的人技术。猫、狗、羊、牛之类的喝形,在皇家奏折中,一次也没有出现,现在看来这些只是忽悠人的说法而以。

  至于罗盘的精准理气,谁也测不出来精准的数据,皇家没有采用这些东西,至于在穴前做一个水塘,做一个来水口,去水口,然后按照天星、或者三元、玄空大卦或者三合等技术理气,皇家奏折没有这些思路,皇陵现场,也没有这些技术。

  至于内堂做法,皇家一点点影子都没有,培补砂山,皇家基本没有干过,就是清朝晚期几个皇陵有培补砂山的做法,但是人家奏折明确说,只是减少土方搬运,增加美学壮观的一个措施而以,不是风水师的主意。

  至于择日技术,钦天监有古老的传承择日技术,不是民间流传的日课一说,是钦天监口口相传的神煞择日技术。

  职业地理先生,为了生活,发明了很多糊口的伎俩,主要是为了神秘和忽悠东家的。皇家明确反对这些伎俩,有能力也有眼光辨别,哪些技术是忽悠人的。

  笔者还是那句话,自古以来,地理的核心技术在皇家。主要是钦天监和精通地理的文官。民间有一些智慧的老人、乡绅、个别职业地理先生,也掌握了一些地理富贵之道。职业地理先生,忙着忽悠人,研究一辈子,甚至不断祖传的技术,全是如何忽悠人伎俩。

  比如给人断个生活常识,婚姻不顺、家里人上过医院等等,这是民间最常用的江湖忽悠伎俩。谁家没有生病的,谁家没有婚姻不顺的,风水好,风水不好,这些问题都存在,这些断语,只是为了忽悠东家而以。

  全文完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